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介绍 >> 课程简介

课程介绍

农业机械学

农业机械学课程从1952年院系调整就已经开设,创始人邵耀坚教授是我国第一个将拖拉机开进水田的农业机械 专家,研制的拖拉机叶轮曾获广东省农具改革一等奖;1958年,在华南农学院农学系成立农机教研室,1961年,成立农业机械化系,农业机械学从系成立以 来就一直是专业的主干课程。几十年来,课程得到不断发展,逐步建立了一批实验室,如“拖拉机实验室”,“收获机实验室”,“插秧机实验室”、“水泵实验 室”、“植保机具实验室”等。依托于实验室建设和先进的实验设备,梁锋教授成为我国第一代水稻插秧机的统型设计专家,黄良能教授编写了我国出版最早,应用 最广的水稻收获机教材之一——《水稻联合收获机原理与设计》;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1981年农业机械化专业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后,农业机械学教学进 一步增强,实验场地不断扩大,实验设备不断充实。随着农业机械化学科内涵的不断扩展,1984年农业机械化系更名为农业工程系,农业机械化实验室也相应地 更名为农业工程实验室;农业机械化专业在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后,根据现代农业和现代农业工程的发展内涵,不断补充现代农业工程技术发展所需 的实验室和实验设备,农业机械学课程被列为重点课程。1998年,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被确定为华南农业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1999年“农 业机械化工程”学科分别被农业部和广东省批准为重点学科,2002年被再次批准为“广东省重点学科”,2001年在全国重点学科评选中位居同类学科第三 位。2003年“农业工程”学科被评为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并被批准设立了博士后流动站。学科拥有以国内外知名教授罗锡文、区颖刚为学科带头人的一支高素 质学术队伍,建立了从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以及博士后的一整套人才培养体系。本课程结合南方地区特点,主要讲授华南地区常用的农业机械和装备,及时引入 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学科进展,淘汰已经过时或者使用范围较小的内容,教学内容贴近生产实际情况。实验内容和理论教学内容同步,为华南地区常用的机械和装备, 从原理、结构讲解,到设计、改进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已形成了以农业机械化工程为优势、以电子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 为特色的重点学科,涵盖了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关键领域,为广东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经过多 年努力,农业机械学课程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本课程除了为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设为必修课外,还为本校的畜牧、园艺、农学等开设 专业选修课,并在2005年教学大纲修订中,为外专业开设“农业机械化专业选修模块”。现由区颖刚教授、陈羽白教授、李长友教授、杨丹彤副教授和贾瑞昌讲师负责讲授,2名实验室工作人员。